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7:35 点击次数:154
第一句:“您作为负责人,请当庭回答——这份文件是您签的字,还是您的章是假的?”
适用场景:
当机关提交矛盾文件(如事后补办的审批材料),直接撕破脸!
操作步骤:
1. 提前调取官员签字样本(政府官网公示文件、信访回复件);
2. 当庭递上《笔迹鉴定申请书》:“为查明真相,申请对XX签字进行鉴定,若造假,依法移交公安!”
死亡案例:
2023年某强拆案,局长当庭否认签字,律师播放其公开会议签名对比视频,局长脸色惨白,休庭后政府主动和解!
第二句:“根据《行政诉讼法》第34条,您拒不出庭应诉,视为承认我方主张!”
适用场景:
机关领导派小兵出庭,一问三不知!
操作核弹:
1. 开庭前查清被告负责人名单(政府官网“领导分工”页面截图);
2. 当庭质问:“审判长,被告负责人未到庭,已违反行政诉讼法第三条,请记录在案并作为追责依据!”
暗黑效果:
行政机关怕被扣“藐视法庭”帽子,下次开庭必派领导——而领导往往不懂案情细节,一问就崩!
第三句:“您刚才的陈述,与贵单位2023年XX号红头文件第5条矛盾——您是承认文件造假,还是承认说谎?”
适用场景:
官员信口开河,说法与政府文件冲突。
必杀操作:
1. 提前收集该机关近三年所有公开文件(政府网站、宣传稿);
2. 当庭用投影仪投出矛盾点:“请解释为何2023年3月文件写明'需听证’,而您今天说'可直接强拆’?”
血泪教训:
某环保局官员当庭称“从未收到投诉”,律师甩出该局公众号文章《2023年处理群众投诉XXX件》,法官当场训诫被告不诚信!
终极心法:把“领导”打成“学生”
1. 问话节奏要窒息:
连续五问不换气:“文件谁签的?依据哪条法?何时公示?谁现场执行?为何没告知我?”
对方结巴时冷笑:“您需要回去问问下属吗?”
2. 用“法条”扇耳光:
官员引政策,你立刻反击:“根据《立法法》第82条,您说的文件无权设定行政处罚,属于无效规定!”
3. 把法庭变考场:
掏出《行政许可证》复印件:“请被告解释,我这份许可证被撤销的法律依据是什么?第几条?第几款?”
庭后补刀:让领导回家做噩梦
1. 庭审结束紧盯官员:“我会依法申请今日庭审录像公开,请您保持形象管理。”
2. 走出法庭“自言自语”(确保对方听到):“纪委同志约我明天喝茶,说有好东西给他们看看……”
陈律师警告:
机关领导不怕老百姓,但怕丢乌纱帽!你的每一句话,都要变成他衣柜里的“纪检委制服”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亚盘水位高低对胜负的影响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